中国电动车出海
2020
卡盟网
浏览
分享
雷诺集团董事长多米尼克.塞纳尔日前表示,进入欧洲的中国电动车正在对多本土制造商构成威胁和挑战。
雷诺集团董事长多米尼克.塞内尔
他说出这样的话,或许与两个月前雷诺灰溜溜地退出中国市场,他的心理阴影还没消散有关。
让老赛(这个董事长名字太长)感到不安的是,在五月份,中国新造车爱驰有500辆U5出口到了法国科西嘉岛,用作汽车租赁业务,这或许动了雷诺的奶酪,让老赛感到恼火。
受疫情影响,前五个月,欧洲汽车市场同比下滑56.8%,其中法国下降了50.3%,
欧洲本土制造商近乎熄火之时,中国电动车拿下一笔笔大单,当然另老赛们眼红。
6月底,1285辆极星(吉利和沃尔沃的合资电动品牌),首批由浙江路桥工厂运抵比利时港口,几周内会陆续交付到挪威、瑞典用户手中。
此前,中国上汽的MG电动车,有600辆EZS卖到了挪威。
用老赛的话讲,挪威的的电动汽车市场正在被中国电动车所占领。
新能源车还未出现良性增长
中国汽车大盘2018年出现负增长以来,新能源汽车受补贴退坡影响,2019年出现负增长。
2020年1-5月份受疫情影响,仅销售29.5万辆,同比下滑39.7%。跌幅已超燃油车。
新能源汽车市场还脆弱得像个婴儿。
据保监会上险数据,2019年1-10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中卖给个人的仅占52%,19%卖给了单位,另外29%卖给的是未知。(这里的未知来自哪里,只能靠猜)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未出现良性增长,在成本、续航里程、充电便利性及安全性未出现本质突破前,良性增长拐点就不会出现。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及补贴政策不足以养活几十家新能源企业,在前几年的高歌猛进下,一大批新造车企业入场。
疫情降临,让准备不足的新造车企业,车型还没面世,就面临生死。
此前,有媒体报道,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将达到2000万辆。一些新造车企业,第一款车还没面世,就已在多地准备了生产基地,规划了让地方政府心花怒放的产能。
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4.2万辆,并开始出现增长瓶颈。近20倍的虚高产能让新能源企业有些消化不良。
放眼世界,2019年,全球电动车保有量达到790万辆,中国为380万辆,几乎占了半壁江山。
2019年全球电动车销量210万辆,同比增长40%。其中中国电动车销量104.5万辆,同比增长1.3%。
电动车市场排名第二的是欧洲,2019年总计销售36.5372万辆,同比增长81%,是全球增长最大的一块市场。加上混合动力欧洲总计销售56.4225万辆,混合动力同比增长46%。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近期数据显示,欧盟范围内85%的电动车销量集中在6个收入较高的西欧国家,欧洲76%的公共充电站集中在荷兰、德国、法国和英国。
欧洲电动车市场规模最大的两个国家是荷兰和挪威,而混合动力规模最大的是德国和英国。
2019年,美国销售电动车32.9万辆,和2015年相比,增长了5倍多。美国是全球第三大电动车市场。
中国电动车寻求海外拓展,目前来看美国还没有太好的机会,欧洲市场是首选。
欧洲鼓励政策加码
2020年开始,欧洲迎来全球最严碳排放目标。为此,2020年加大了对电动车的补贴力度。
同时,大多数欧盟国家针对电动车进口不征收关税,对于中国电动车,只要通过认证,就有很大机会。
基于碳排放目标,有媒体预测,2021年欧洲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超过150万辆。用于清洁汽车采购近两年将投入200亿欧元。
今年以来,欧盟国家推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以欧盟新能源车销量较大的德国、法国、英国和挪威为例。
今年初德国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其中4万欧元以下的补贴额度增长了50%。
具体补贴如下:对于纯电动汽车,4万欧元以下车型补贴6000欧元;4-6.5万欧元车型补贴5000欧元;对于插混车型,4万欧元以下车型补贴4500欧元,4-6.5万欧元补贴3750欧元。
需要说明的是,德国对纯电动和插电混动车型的补贴德国政府只支付一半,另一半由汽车制造商或进口商支付。
法国,纯电车型补贴车价的27%,最高不超过6000欧元。
英国纯电动车补贴车价的35%,最高不超过3500英镑,插混车型无补贴。
目前来看,英国的补贴力度相比德国、法国,有些偏低,而且补贴将于今年年底到期。
挪威对电动车的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路权和充电设施三大部分。
税收方面,新能源汽车免征注册税、增值税和日常道路税。路权方面,规定电动车的路桥费不得高于燃油车的50%,很多公共停车场对电动车免费,而且电动车可以使用公交车道。公共充电桩主要由国家投资建设。
挪威是欧洲第四大电动汽车市场,仅次于德国、英国、法国。 挪威的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最高。
据外媒报道,今年前四个月,挪威的电动车市场渗透率已提升至70%。作为深度电气化的中立化国家,其也正成为各电动汽车品牌的商业化测试场。
中国电动汽车选择先进军挪威,再徐图其它国家市场,也就不足为奇了。
欧洲在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上不断加码,目前也并没有采取特别的保护本土制造商的政策,当地的新能源汽车也很多元。
欧洲新能源汽车多元化
欧洲市场产品结构多元化,除特斯拉一家独大外(市场份额超50%),欧洲热销的新能源车型还包括雷诺Zoe、三菱Otlander、日产Leaf、宝马i3、欧系、美系、日韩系均取得不错的销量表现。品牌结构、车型结构趋于多元化。
欧洲市场的包容性也是中国电动车的机会。
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洲大致有这样几种路线。
比亚迪:商用车先行
比亚迪在欧洲,通过电动巴士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口碑,对于其后续开展电动乘用车业务增加了砝码。
比亚迪电动客车开拓欧洲市场始于2012年。通过招标,比亚迪为荷兰国家公园提供6台电动客车。
之后为阿姆斯特丹西佛尔机场提供35台电动巴士,这也是世界上首次使用电动巴士的机场。
通过近8年的开拓,在欧洲,比亚迪已经向10个国家60个城市供应电动客车。
目前,比亚迪电动客车有超过1200辆在欧洲的城市穿梭。规模上,比亚迪电动客车在欧盟占主导地位。目前只有波兰的Solaris与之竞争。
比亚迪电动客车已在欧洲初步站稳了脚跟。
今年比亚迪唐将进入欧洲市场,首先从挪威开始,刚刚在国内上市的比亚迪汉,也在积极做入欧的准备。
同时,比亚迪还计划把7.5吨和19吨的电动卡车引入欧洲市场,此外,还包括港口牵引车。
极星:利用沃尔沃品牌背书
极星汽车是吉利和沃尔沃合资的电动车品牌。
近日有1285辆极星2陆续出口到欧洲。
6月底,首批极星2已运抵比利时泽布吕赫港,这批产品将率先交付到瑞典、挪威用户的手中。
与此同时,后续供应欧洲的极星2也已从上海启航,将陆续供应比利时、德国、荷兰、英国、瑞士等欧洲主要电动汽车市场。
吉利充分利用了沃尔沃在欧洲的运营资源和品牌背书,而沃尔沃利用吉利和中国的生产及配套能力,极星在欧洲的拓展显然也有一定基础。
MG:回乡省亲
上汽MG品牌诞生于英国,在欧洲有品牌基础。去年出口欧洲的500辆EZS主要满足挪威和荷兰市场。
未来,纯电动名爵EZS还将陆续登陆法国、德国、丹麦、瑞典和比利时等国家。
爱驰U5进军德、法
今年5月,500辆爱驰U5出口法国,这些车辆用于法国科西嘉岛的汽车租赁业务。
爱驰汽车创始人付强此前在奥迪、大众和沃尔沃工作多年,有较深厚的欧洲人脉资源。
今年初,计划参加日内瓦车展的爱驰汽车,因车展临时取消,未能如愿。后转道德国,3月3日在斯图加特举行发布会,宣布U5进入德国。
目前U5在德国的销售表现,还不得而知。
此外,小鹏、欧拉、蔚来也在做进军欧洲的准备。
中国电动车除了积极拓展欧洲市场,还在独联体等国家做尝试。但独联体、中东欧等地区,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和充电设施普及率仍很低。
6月10日,外媒报道,蔚来汽车在乌兹别克斯坦销售ES6和ES8。
6月底,外媒报道,北汽新能源将向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口500辆新能源汽车,用于在当地出租车运营。
欧亚经济联盟在今年五月通过了免除进口电动车关税的政策,所有这些利好都为中国车走初国门创造了条件。
欧洲虽然对新能源汽车消费进行鼓励,但显然会考虑本土制造商的利益。
近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主席卡洛斯.塔瓦雷斯表示,在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过程中,还要避免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欧洲制造商也在积极应对,它们准备新的混合动力和电动车型以满足法规要求。
其中,大众ID3(最大综合续航里程550公里)将于今年9月开始交付。这是大众集团未来几年内推出的70款电动车之一。
雷诺正在推出新款ZOE,而竞争对手PSA集团则提供一种价格更便宜的两座电动车雪铁龙Ami。
中国的电动车在外型、技术、成本方面和这些欧洲车相比都具优势。
但欧洲人已开始警惕,未来中国电动车面对最大的不确定性或是贸易壁垒。
十多年前自主汽车品牌就开始尝试进入西欧市场,那时国内市场正处于上升阶段,它们的出海或为政绩或为噱头,最终都铩羽而归。
今天被老赛们忌惮的中国电动车企,已高度商业化,而且此轮出海是为了生存而战。
中国电动车企正面临一个绝好的国际化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