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信息不透明 消费者难维权
2017
卡盟网
浏览
分享
摘要:汽车维修信息,可以说一直是汽车厂商不愿公开的秘密,据了解,除了品牌的特许经销商和授权维修店以外,普通汽修厂难以获取汽车的维修技术和零部件信息。
汽车维修信息,可以说一直是汽车厂商不愿公开的秘密,据了解,除了品牌的特许经销商和授权维修店以外,普通汽修厂难以获取汽车的维修技术和零部件信息。
而这也正是4S店能够垄断汽车后市场维修服务的主要原因。有独立维修店的维修师傅采访时就表示,消费者主要还是不信任普通汽修厂的技术水平和零部件质量,而陷入了去4S店修车“挨宰”的窘境。
尤其是豪车的后期维修价格,着实让人难以接受,在业内人士看来,究其原因,主机厂、4S店作为利益主体,得益于维修信息及原厂配件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公开,使他们能够垄断汽车维修市场。
汽车专业网主编石峰认为,要打破汽车行业垄断,随着维修信息的逐渐公开,原厂配件的渠道不畅就成为了**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同质”零部件审核标准迫在眉睫。
车企公开信息 4S店处境尴尬
早在2015年,交通运输部等8部委就联合发布了《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车企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以及配件渠道。而在去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中也明确指出,汽车经销商和售后服务商应当向消费者公开零部件信息。
对此,交通运输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自2016年要求各车企公开其维修技术信息以来,已有近400家企业向交通部备案,备案情况良好。
对于这些备案是否公开,消费者能否自主查询到车企的维修技术信息时,该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关查询平台的网址,并表示消费者没必要从4S店获取信息,已备案的符合要求的车企都在网上公开平台提供了链接,车企在该平台上所提供的信息与其提供给4S店的信息是一致的,消费者可自行进行搜索和查询。
应该说,在这样的变化下,作为厂商的特约销售店,曾经的既得利益者——4S店,一定会感受到“反垄断”带来的巨大压力。
有业内人士就此向表示,通过督促车企公开维修信息,消费者便可以获取4S店曾经不愿意公开的这部分信息。同时,汽车主机厂被要求公开维修技术信息后,汽车维修厂和其他品牌4S店,都有可能对某个品牌的汽车进行维修,这就有可能促使整个市场进入全面洗牌期。
信息已公开 配件渠道待解决
据了解,汽车维修技术的信息公开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车辆维修技术手册,即车辆维修的基础性技术信息;二是维修技术通报,即4S店在车辆维修过程中汇总的实用维修经验;三是车辆维修的关键性技术信息,包括车辆故障诊断技术、车辆电控系统编程信息、电脑调试匹配技术等。
通过交通部工作人员提供的网址,搜索到了网上车企维修信息公开平台,全称为“全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服务网”。在该网站搜索发现,列表中的车企都附有相关查询链接,以奔驰为例,点击链接即可进入奔驰官网数据页面,提供电子零件目录、标准工时查阅、零部件信息查询等,项目较为全面。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车企要求用户注册之后付费获取信息。对此,交通部工作人员表示,有偿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被允许的,毕竟需要考虑车企自身的知识产权,而且在国外的信息公开过程中也是收费的,属于国际惯例。但是如果车企收取过高的费用来变相的阻止消费者获取信息实现垄断,消费者可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仍以奔驰为例,从其官方信息收费标准来看,消费者可自行选择不同车型的不同资料,使用权限从**到一年不等。其中,支付500元可获得电子零件目录一年的访问权限,选择购买乘用车维修间资料系统**使用权限的价格为250元。
对于这样的信息公开,不少汽车维修厂的负责人都表示了支持,自己开汽修厂的师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也有途径可以获取厂家的维修信息,包括通过从4S店“挖人”等方式来学技术,但操作起来还是会有些问题。
汽车维修信息的公开,无疑有助于打破汽修市场中的技术壁垒。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法律顾问、汽车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蔡格平指出,行业内长期存在的信息壁垒导致信息难以整合,缺乏信息共享导致维修企业效率低、成本高,制约行业转型,间接影响到消费者利益。
而汽车维修信息的公开,对汽车维修企业尤其是社会综合性的汽车维修企业是个利好。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社会综合性维修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未受过正规系统地维修技术培训;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取车辆配件等,维修信息的公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但同时他也表示,长久以来制约我国汽修行业发展的症结就是汽车维修信息和原厂配件的渠道不畅,致使行业内不公平竞争,非整车厂授权的汽车修理厂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从这两点来说,汽车维修信息的反垄断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是要打破汽车配件渠道的垄断以及价格的垄断。
据了解,渠道的垄断主要是指主机厂对授权企业的**供应,不允许其向外销售和采购市场上的配件,而非授权的维修企业则难以获取原厂配件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确对“同质”零部件审核的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维修上的信息公开使得普通汽修厂也获得了技术完善的机会,而零部件质量上的认可则能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据业内分析,汽车维修信息的公开打破了原有信息封闭的状态,随着今年《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的逐步落地,将进一步刺激同质化配件的发展,使得同质化配件与原厂配件在同一销售渠道中流通成为可能。
汽车维修信息,可以说一直是汽车厂商不愿公开的秘密,据了解,除了品牌的特许经销商和授权维修店以外,普通汽修厂难以获取汽车的维修技术和零部件信息。
而这也正是4S店能够垄断汽车后市场维修服务的主要原因。有独立维修店的维修师傅采访时就表示,消费者主要还是不信任普通汽修厂的技术水平和零部件质量,而陷入了去4S店修车“挨宰”的窘境。
尤其是豪车的后期维修价格,着实让人难以接受,在业内人士看来,究其原因,主机厂、4S店作为利益主体,得益于维修信息及原厂配件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公开,使他们能够垄断汽车维修市场。
汽车专业网主编石峰认为,要打破汽车行业垄断,随着维修信息的逐渐公开,原厂配件的渠道不畅就成为了**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同质”零部件审核标准迫在眉睫。
车企公开信息 4S店处境尴尬
早在2015年,交通运输部等8部委就联合发布了《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明确要求车企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以及配件渠道。而在去年公开征求意见的《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中也明确指出,汽车经销商和售后服务商应当向消费者公开零部件信息。
对此,交通运输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自2016年要求各车企公开其维修技术信息以来,已有近400家企业向交通部备案,备案情况良好。
对于这些备案是否公开,消费者能否自主查询到车企的维修技术信息时,该工作人员提供了相关查询平台的网址,并表示消费者没必要从4S店获取信息,已备案的符合要求的车企都在网上公开平台提供了链接,车企在该平台上所提供的信息与其提供给4S店的信息是一致的,消费者可自行进行搜索和查询。
应该说,在这样的变化下,作为厂商的特约销售店,曾经的既得利益者——4S店,一定会感受到“反垄断”带来的巨大压力。
有业内人士就此向表示,通过督促车企公开维修信息,消费者便可以获取4S店曾经不愿意公开的这部分信息。同时,汽车主机厂被要求公开维修技术信息后,汽车维修厂和其他品牌4S店,都有可能对某个品牌的汽车进行维修,这就有可能促使整个市场进入全面洗牌期。
信息已公开 配件渠道待解决
据了解,汽车维修技术的信息公开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一是车辆维修技术手册,即车辆维修的基础性技术信息;二是维修技术通报,即4S店在车辆维修过程中汇总的实用维修经验;三是车辆维修的关键性技术信息,包括车辆故障诊断技术、车辆电控系统编程信息、电脑调试匹配技术等。
通过交通部工作人员提供的网址,搜索到了网上车企维修信息公开平台,全称为“全国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服务网”。在该网站搜索发现,列表中的车企都附有相关查询链接,以奔驰为例,点击链接即可进入奔驰官网数据页面,提供电子零件目录、标准工时查阅、零部件信息查询等,项目较为全面。
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车企要求用户注册之后付费获取信息。对此,交通部工作人员表示,有偿获取信息的方式是被允许的,毕竟需要考虑车企自身的知识产权,而且在国外的信息公开过程中也是收费的,属于国际惯例。但是如果车企收取过高的费用来变相的阻止消费者获取信息实现垄断,消费者可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
仍以奔驰为例,从其官方信息收费标准来看,消费者可自行选择不同车型的不同资料,使用权限从**到一年不等。其中,支付500元可获得电子零件目录一年的访问权限,选择购买乘用车维修间资料系统**使用权限的价格为250元。
对于这样的信息公开,不少汽车维修厂的负责人都表示了支持,自己开汽修厂的师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前也有途径可以获取厂家的维修信息,包括通过从4S店“挖人”等方式来学技术,但操作起来还是会有些问题。
汽车维修信息的公开,无疑有助于打破汽修市场中的技术壁垒。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法律顾问、汽车信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蔡格平指出,行业内长期存在的信息壁垒导致信息难以整合,缺乏信息共享导致维修企业效率低、成本高,制约行业转型,间接影响到消费者利益。
而汽车维修信息的公开,对汽车维修企业尤其是社会综合性的汽车维修企业是个利好。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社会综合性维修企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维修人员技术水平较低,未受过正规系统地维修技术培训;无法从正规渠道获取车辆配件等,维修信息的公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但同时他也表示,长久以来制约我国汽修行业发展的症结就是汽车维修信息和原厂配件的渠道不畅,致使行业内不公平竞争,非整车厂授权的汽车修理厂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从这两点来说,汽车维修信息的反垄断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是要打破汽车配件渠道的垄断以及价格的垄断。
据了解,渠道的垄断主要是指主机厂对授权企业的**供应,不允许其向外销售和采购市场上的配件,而非授权的维修企业则难以获取原厂配件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明确对“同质”零部件审核的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维修上的信息公开使得普通汽修厂也获得了技术完善的机会,而零部件质量上的认可则能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据业内分析,汽车维修信息的公开打破了原有信息封闭的状态,随着今年《关于汽车业的反垄断指南》的逐步落地,将进一步刺激同质化配件的发展,使得同质化配件与原厂配件在同一销售渠道中流通成为可能。